老子在道德经第11章,28章,43章,45章,60章,63章,64章,66章,78章中多次以雌,弱,拙,柔,小,细,毫末,山谷等来说明”阴”的重要性,他不断地强调其实就是特意地要告诉我们:守弱才是真正能得到”道”的法门. 在易经中坤卦是归藏易的首卦,意指万物的根本始于寂静的极阴坤卦.而只有密藏的坤卦才是宇宙万物生命能量的聚场. 先天八卦中坤卦后的第一卦称为震卦,为何是震卦?因为震是极阴转阳的开始,也是老子所强调的”弱”的生机.坤是静止不动的,只有震卦才是一切变化的开始,所以周易说卦云:”帝出乎震”,万物都从先天震卦来的,而先天震在后天艮位上,故此,老子道德经的基本理论基础就是连山易,而连山易的核心价值就在讲述生生不息,连山如云的易理. 连山易为古时人类社会奠定了四利: 一是君主治国, 所以,老子的道德经中出现相当大量的治国理念,最重要的就是”无为”; 二是兵家操练,所以,道德经中也有相当多的章节讲军事思想; 三是农耕种植,所以,老子在道德经中要百姓”绝圣弃智",”见素抱朴","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”实行农耕种植,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; 四是生育繁衍.所以道德经中出现柔与顺和女性生殖崇拜如:”玄牝”,”谷神”等就是本于此.
其他网友观点上善若水,水润万物而不争,虽不争也在不停的润化。
其他网友观点《道德经》关于“守弱”几乎贯穿全篇,应该正确理解“守弱”,“守弱”决不是守住弱势,甘心退让,“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为之,恬淡为上,胜而不美”,这才是“守弱”,实际上是“不争”,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,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”,不争是道的主要内容,所以说“守弱”贯穿全篇。
其他网友观点大智若愚,上善若水,和光同尘,无我无为。
其他网友观点你好,很高兴为你解答首先,道德经并不是老子所写,是老子所传承。相信很多人不知道,周文王年间,老子在一藏书阁中当图书管理员,一天见到《道德经》并将其背咏下来,而后出去抄录,传于世人,这才有了《道德经》其次,道德经的章节中,守弱观不是唯一的,因为道不能局限于任何地点任何时间,任何观念,否则,在道德经全文中也不会出现任何一个人物,任何一个时间,任何一个地点了。